3/26晚上和宗志、婕妤、若玫、瑩蓉吃飯,
3/27喝了宜芷和哲榆的喜酒,(婚禮的實況報導可能要等有圖才有真相啊!後表~)
看到不少小朋友,
他們因為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求學歷程,人生中不同的相逢,
變成一個不同的人,
逐漸走向不同的人生。
小朋友見面總喜歡問老師:「老師,你的學生當中,誰最有成就啊?」
這真是個奇妙的問題,
我到沒想過用成就二字來界定學生的存在,
在我的想法裡,
就是有緣曾經彼此陪伴,
在我的想法裡,
教書就是日日做功德的幸福,
即使年輕時經驗不足,脾氣不佳,總有謬誤,經常犯錯,
但一路走來,還勉強稱的上不忘初衷。
加上總遇到感恩惜福的好孩子,
外加標榜「售後服務,終身保固」,
我也就難得的「自我感覺良好」的過了二十幾年。
其實我倒是很想知道小朋友們心目中所定義的最有成就的是什麼樣的人?
在學校裡面,
不少老師會用教出多少醫師、律師…來決定老師的光環,
而我覺得學生有什麼成就最了不起,最值得我驕傲呢?
這橘子和蘋果、香蕉無法比較,
一路走來,自己一直在改變之中,
有些心情是因為經歷過了才知道其中的微妙變化,
小時候所嚮往的,年輕時所夢想的,現在所執著的,
跟我生命之中所認同的英雄有關吧!
而我心目中的英雄:
是不計盈虧,努力咬牙苦撐,在台灣各處經營著小書店的老闆們;
是曾經每個禮拜三早上,站在操場上講故事,一講就是十五年的倪美英老師;
是為了部落的孩子,努力爭取資源的建和書屋的主人;
是因為有客人要吃茶葉蛋,所以五十年來從未休息的王家父女,
是那用心在自己的崗位,堅持著夢想傻傻耕耘的人,
或者做著微不足道但意義非凡的努力的人。
我知道自己無法跟隨英雄的腳步,
可是我很高興這個世界上有這樣的英雄!
而我深信,
只要心中有英雄的形象,
我們必定對人生是有盼望的!
所以,
親愛的孩子,
只要你們認真的活,
你們都是我心目中最有成就的學生啊!
找回生命中的英雄與英雄崇拜 主講 / 楊照(新聞工作者) 整理 / 謝蕙蒙
(本文摘自《泰山真愛家庭》56期;人間福報98.12.27同步刊登)
如果你還記得,小時候曾寫過形形色色的作文題目,其中有一個叫做「我最敬佩的人」,大多數人很可能寫過「國父孫中山先生」或「總統蔣公」,這在過去是很普遍的一個現象,也是相對很「安全」的答案,可是如今再問一次,誰是你最敬佩的人?你的答案還會跟那時相同嗎?恐怕很少人斬釘截鐵說「是」了。
答案不同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人心善變,或當年崇拜的人已經作古,而是我們的看法改變了。在二、三十年前,若說「我最敬佩的人」是孫中山、蔣介石,沒有人會質疑。
但若今天這樣說,很可能會引起旁人一陣哄笑,以為你在開玩笑,因為時代已經不同了,現代人對所謂的「英雄」與「英雄崇拜」,都抱著比較多的懷疑,不像以前那般照單全收。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沒有英雄跟英雄崇拜的時代,剩下的只有偶像崇拜而已。
偶像崇拜 三不五時快速變換
什麼叫做偶像崇拜呢?偶像崇拜與英雄崇拜有什麼不同嗎?
「偶像」的英文名稱為「Idol」,它的字源來自拉丁文中的「Idola」,意思是指一種表面上看得見的東西,亦代表一個「象徵」。比如時下年輕人三不五時就換一個偶像,他們共同特色是來得快、去得也快,你崇拜什麼樣的偶像,跟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人生價值觀或生命的選擇、是非對錯等,似乎沒有絲毫的關係。
比如我認識一個年輕人,他五年前崇拜張惠妹,三年前崇拜李安,今天他又崇拜張忠謀。短短的五年間換了這麼多偶像,你問他,張惠妹、李安與張忠謀,他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沒有!但這又怎樣呢?它事實上就是在告訴你,不管你崇拜多少個偶像,人家他是他,你還是你,這事不會真正使你有所改變。這是非常典型的台灣年輕人的共通現象。
要區別偶像崇拜與英雄崇拜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不會產生任何的價值力量,讓你相信且希望自己可以變成跟偶像一樣的人。譬如你崇拜張惠妹,並不表示你希望變成張惠妹;可是英雄崇拜則不然, 當人們選定一個英雄,通常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特殊過人之處吸引人,也不是他讓你覺得最愉悅、最快樂,而是你在選擇一個榜樣,思考自己該怎麼做才對得起生命。人們需要英雄,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可以有多少選擇。透過英雄崇拜,我們看到了生命有無限的可能。因此,長久以來,英雄崇拜在人類文明史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僕役眼中 英雄與常人沒兩樣
現代社會講求人人平等,沒有階級和特權之分,雖然這是進步的觀念,但是在平等化過程中,也一併剷除了人們對「英雄」的諸多想像,取而代之的是:「既然你我一樣都是人,憑什麼我要崇拜你?」等觀念,不再講英雄崇拜了。
第二個重要因素是「僕役眼中無英雄」。這是一句西方著名的諺語,意思是說,在所有僕人眼中,平日高高在上的主人,一樣也要吃飯睡覺、也有生老病死,跟平常人沒有什麼兩樣。這是因為僕人每天非常近距離地觀察主人,看到別人所不知道的另一面,久而久之,就不覺得這個人有什麼了不起。
天生不凡 得承受最大痛苦
二十世紀初有一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立志要為十個英雄作傳,但最後只完成了四個,他們分別是:音樂家貝多芬、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大文豪托爾斯泰和印度的聖雄甘地。我們可以從他所選擇、詮釋的人物,去了解什麼樣的人才配當「英雄」:英雄是從痛苦中磨練出來的,沒有不忍受痛苦的英雄,也沒有不追求痛苦的英雄。
你不能想像,一個已擁有世間最大幸福的人,竟會為了感同身受地體恤別人的痛苦,而決定放棄榮華富貴,與受苦的人一樣卑賤地活著。所以羅曼羅蘭認為他是因為痛苦使他昇華,而成為英雄。
絕對真誠 並能發現事物真理
談到這裡,不能不提到卡萊爾(Thomas Carlyle),他在1840年曾以「英雄與英雄崇拜」為主題作了六場演講,後來集結成同名專書《On Heroes, Hero 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是「英雄」,一定要看一看這本書
卡萊爾講了六種不同典型的英雄,它們是:「神明的英雄」奧丁;「先知的英雄」穆罕默德;「詩人的英雄」但丁和莎士比亞;「教士的英雄」馬丁路德、諾克斯;「文人的英雄」約翰生、盧梭、彭斯;「帝王的英雄」克倫威爾、拿破崙。他們共同的特色是:絕對地真誠,而且只信仰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以及自己能親身感受到的,他們身上有一股奇特的力量,能夠發現到所有隱藏在事件背後的真理,是常人所不能見,而人類社會也因為他們,才得以見到前所未聞的真知灼見。
真誠不偽 終會找到真正英雄
很多時候,我們對人缺少一分尊重,因為忌妒、羨慕而見不得人好,看到別人的優點,卻在心裡暗忖:「這個人的學問好像不錯,但又怎麼樣!他的品格一定高不到哪裡去,說不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這樣一來,不僅是失去了待人謙遜的美德,同時也會使人變得自大傲慢。
像寫《包法利夫人》的福婁拜(Gustave Flaubert)曾經這麼描述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就算到了奧林匹亞山上,也會拼命想找一小塊空地去種自己的菜。」奧林匹亞山在希臘神話中,是眾神的所在。到了那樣神聖的地方,看到宙斯、丘比特、阿波羅諸神也毫無感覺,一心一意只想找個地方種他自己的菜,多賺一點錢。中產階級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在乎自己的利益甚過崇仰高貴。
台灣是一個高度甚至是極度中產階級的社會,我們要克服自己的傲慢,學習真誠、不虛偽地欣賞別人,才能培養出對於一個「人」的品質應有的認識。
在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我們要更積極的去尋找英雄或培養自己對於英雄素質的認知,如果你生命中真的有一個英雄,他永遠都會是一個召喚、一個挑戰,讓人必須尾隨著他,活出自己的生命意義來。 (本文摘自《泰山真愛家庭》56期;人間福報98.12.27同步刊登)
留言列表